今天的“流火”,與遠古,夏商周的“暑熱”有什么不同嗎?
“流火”一詞來自《詩經(jīng)·國風(fēng)·豳風(fēng)·七月》,因為詩較長,我只摘取了第一段如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所謂“流火”應(yīng)該是“七月流火”。“七月流火” 指的不是“暑熱”,這里的"火"指的是"心宿二",就是"大火"星。在仲夏五月黃昏,"大火"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而到了七月黃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漸往西下降(注意:這里的“大火”指的是"心宿二"星座,而不是指現(xiàn)在的火星)。
所以這里的“七月流火”指的是一種天文現(xiàn)象,由于季節(jié)由夏轉(zhuǎn)秋,"心宿二"西移并下降,流是指的是星座移動并下降之意,比如毛澤東詞中“一鉤殘月向西流”中的流字也是這個意思。季節(jié)由夏轉(zhuǎn)秋,正好是氣候由暑轉(zhuǎn)涼也。
注意:這里的七月是夏歷七月,同時,這里講的一之日,二之日用的是周歷,周歷與夏歷的差別是建正不同,夏歷與現(xiàn)在的農(nóng)歷建正相同,而周歷是比夏歷建正提前了兩個月。公歷是辛亥革命之后才引入中國的。
從上面我的解釋可知,題主講的流火應(yīng)該是有些報刊雜志上所寫的“七月流火”,這種所謂的“七月流火”與《詩經(jīng)》上的七月流火的意思完全不一樣!
我再回過頭來解釋一下我引用的《詩經(jīng)·國風(fēng)·豳風(fēng)·七月》的首段:
七月里大火向西流,九月天氣轉(zhuǎn)涼要更換衣服。一之日(冬月)北風(fēng)吹,二之日(臘月)寒徹骨。沒有衣服和短襖,寒冬臘月怎能熬過去?三之日(正月)里修好鋤和耙,四之日(二月)下田頭。老婆孩子莫忘記,晌午送飯村南邊的田頭。監(jiān)工的田官樂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