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最高境界(品茶的最高境界)
品茶的最高境界
品茶是對色,香,味,形的鑒賞,同時上升到心靈的感受,發(fā)展為一種充滿詩意的精神境界上的追求,是一種充滿生活情趣的審美滿足,又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
品茶可分為三種境界:
“一飲滌昏寐,情思浪爽滿天地”。此第一境界。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此第二境界。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第三境界。
第一境界可理解為“清”飲茶可以使人清醒,派遣孤悶,遠離昏沉,能蕩滌胸懷,令人心胸開闊,洗昏寐而達澄明之境。
第二境界可理解為“和”感受到的是精神上的享受,當昏寐去除神志清醒之際,人們的心靈就會得到凈化,顯得空靈澄明,晶瑩剔透,心中的塵垢被洗滌一空,,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芍^“茶爽添詩句,天清瑩道心”“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進入更高的精神享受。
第三境界可理解為“ 靜”,可以說是進入品茶的最高境界,不僅得以從塵世超脫,也得到了最大的審美愉悅,是品位極高的人生享受.這種意境可以說是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孜孜以求的陶淵明式的“悠然南山下”的佳境!難怪皎然會感嘆:“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徒自欺.”因而高聲呼喊:“熟知茶道全爾真,惟有丹丘得如此.”
品茶的最高境界句子
茶飲到一定程度,便要講究境界。第一是識茶。中國茶品類繁多,各有特色。飲者的最起碼功夫,要一嘗便知什么茶。至少也要懂得花茶、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的區(qū)別。其次便是要分辨得出茶的優(yōu)劣。茶的品質(zhì)差別極大,也極細。同是綠茶,龍井與碧螺春有差別;
品茶的最高境界是哪種茶
禪茶才是最高境界,所謂“禪”是不能言表,只能意會。喝茶是用嘴,品茶是用舌,禪茶是用心。禪茶一味,就是說禪茶并不復雜,很簡單,對茶不必想這想那,思緒萬千,只守一個“靜”字即可,使自已感覺身處世外,遠離塵囂。這就達到禪的境界。也就是品茶的最高境界。
品茶的最高境界的詩句
—— 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 杜耒《寒夜》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 錢起《與趙莒茶宴》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 李清照《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 張繼《山家》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曬藥竹齋暖,搗茶松院深。 —— 皇甫冉《尋戴處士》午醉醒來,紅日欲平西,一碗新茶乳面肥。
—— 王之道《南鄉(xiāng)子(寄和潘教授元賓喜晴)》井放轆轤閑浸酒,籠開鸚鵡報煎茶。 —— 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呵筆難臨帖,敲床且煮茶。
—— 大須《暮雪》茶鼎熟,酒卮揚,醉來詩興狂。 —— 張大烈《阮郎歸·立夏》待羔兒、酒罷又烹茶,揚州鶴。
—— 辛棄疾《滿江紅·和范先之雪》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 (佚名)待到春風二三月,石爐敲火試新茶。
(魏時敏)臥云歌德,對雨著“茶經(jīng)”。 (詹同)小橋小店沽灑,初火新煙煮茶。
(楊基)蠶熟新絲后,茶香煮灑前。 (楊基)花溝安釣艇,蕉地著茶甌。
(德祥)春風修禊憶江南,灑榼茶爐共一擔。 (唐寅)寒燈新茗月同煎。
品茶的最高境界兩個字
1.境外之境。 凡開始喝茶時,茶味都是一個樣——苦的。
2.初境。 喝茶一小段時間后,對茶漸漸有了分別的能力??梢院鹊讲璧目酀侍?,可以對茶的種類有了明顯的分辨。
3.韻境。 喝了更多的茶,可以更敏感的體會茶味的細節(jié),開始能分辨入口時水與茶的結(jié)合度,茶湯的質(zhì)感、厚度、綿度、飽滿度,口感的留存度、生津、回甘、喉韻、舌底鳴泉等的茶味。
4.覺境。 “覺”,不是睡覺的“覺”,是“發(fā)覺”的“覺”。
品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一葉指數(shù)量少,精煉。
香茗是高檔的茶品的意思。
“一葉香茗藏世界,半壺清泉煮乾坤”乃是品茶的最高境界,是愛茶人寫的,一葉藏世界,一壺容萬物。紫砂既是茶器又可把玩,自古深受文人雅士追捧。一片茶葉的香氣里似乎能帶人進入另一個世界,所以哪怕只用半壺水煮茶都好像有整個乾坤在茶壺里沉浮。
品茶的最高境界 七言絕句贊美詩
1、《嘗茶》 〖唐〗劉禹錫
生怕芳叢鷹嘴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滿碗花。
2、《藍素軒遺茶謝之》 〖明〗邱云霄
御茶園里春常早,辟谷年來喜獨嘗。
筆陣戰(zhàn)酣青疊甲,騷壇雄助錄沉槍。
波驚魚眼聽濤細,煙暖鴟罌坐月長。
欲訪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華香。
3、《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唐〗 李白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誰定傳。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朝坐有余興,長吟播諸天。
4、《一言到七言詩》 〖唐〗 元稹
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如醉前豈堪夸。
5、《對茶》 〖唐〗 孫淑
小閣烹香茗, 疏簾下玉溝;燈光翻出鼎, 釵影倒沉甌;
婢捧消春困, 親嘗散暮愁;吟詩因坐久, 月轉(zhuǎn)晚妝樓。
6、《攤破浣溪沙·莫分茶》 〖宋〗李清照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品茶的最高境界成語
形容茶的香味的成語有碧螺春的“嚇煞人香”;鐵觀音的七泡有余香;綠茶的暗香浮動,縹緲四溢;白茶的毫香清鮮;武夷巖茶的香不過水仙;祁門紅茶的祁門高香。除此之外,還有清香淡雅、唇齒留香、沁人心脾、清茶淡話、芬芳馥郁、香如蘭桂、味如甘霖、茶香四溢等。
品茶的最高境界在于悟茶
茶之用,性苦寒,一味者,茶與禪。能明心,可見性,其三德,廣流傳。坐禪時,徹不眠,若滿腹,助消化。又明目,又解渴,又生津,祛肺痢,保健康,善護齒,皆長養(yǎng),諸善根。禪茶茶本清淡,心有清靜,用人性泡出茶性。
做茶如做人,茶品即人品,茶德即人德。什么樣的人做什么樣的茶,做人好,做茶也會好。人道即茶道,茶道即人道,可為愛護人的生命、關懷人的幸福、尊重人,是為人之道、茶道仁心,既獨立又統(tǒng)一,實屬中和之道、自然之性、清雅之美、名倫之理。
以茶見靜,非靜不能得茶氣;以茶見清,非清不能得茶韻;以茶見和,非和不能得茶理;以茶見虛,非虛不能得茶意;以茶見寬,非寬不能得茶識;以茶見真,非真不能得茶律;以茶見誠,非誠不能得茶德;以茶見禪,非禪不能得茶悟;以茶見心,非心不能得茶道
與茶相交,該內(nèi)心端肅淡定,才不負于它。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每個人活著都有屬于自己的命運,不論濃淡,在歲月的打磨中,幸福也好,痛苦也好,乃至精彩、坎坷、得到與得不到,都會隨時間流走,不要刻意追回,順其自然,才不會忽喜忽悲,心情才會像喝進去的烏龍茶,滋潤潤、暖融融。學會放下是一種智慧,但放下不是不要,而是另一種選擇。
茶的最初本意是為了解渴。所以喝茶是為了解渴,而品茶是為了怡情。生活里,有時像在喝茶,是為滿足生存的需要。有時像在品茗,卻是為調(diào)節(jié)心靈的需求。從苦到甜、從濃到淡,其實只是一個過程。品茶,須靜下心來細細把玩品味,才不辜負了好茶。人生亦如品茶般微妙,別虛度了此生,錯過了茶香。
境界如茶。茶葉展開的越多,與水的接觸面就越大,越容易沉下,越是卷曲,把自己局限起來,越是浮著。有境界的人如沉下去的茶,站得穩(wěn),看得遠,凡事從大處著眼,通盤考慮,不計眼前得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境界小的人,往往只顧眼前,不會有太大的收益。
喝茶,不僅是要靠緣份,一款心意的好茶,也需要有賞識她的人去看,去品,去回味。面對同樣一杯茶,不同的人亦會生出不同的感受來。但品茶本是一件快樂的事,在快樂的基礎上,用心靈去感悟那草木之間那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韻味,用一顆平常的心、包容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款茶。這正是所謂的“相由心生,茶由心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