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物茶葉壺(清末制壺大師名單)
清末制壺大師名單
一,陳曼生:本名陳鴻壽(1768-1822),字子恭,號曼生,老曼、曼壽、曼公、別稱夾谷亭長、胥溪漁隱、種榆仙客、種榆道人,是著名書畫家、金石家、篆刻家,為"西泠八家"之一。 "曼生壺"是他在溧陽任地方官時傾心于紫砂,他構(gòu)思出樣,請楊彭年等制壺,然后他和幕客江聽香、郭頻迦、高爽泉、查梅史等作壺銘,世稱"曼生壺"。
二,韓泰(1864-1926年),號南林、南陵氏、家羽后身,清末民初陶刻名家,宜興城南人,韓泰出身碑刻世家。他上中學時就與當時的宜興著名金石書畫家盧蘭芳、紫砂實業(yè)家吳漢文結(jié)為好友。民國初年,韓泰被藝古齋的紫砂實業(yè)家趙松亭聘為技師,專門從事紫砂陶刻。他發(fā)揮碑刻的特點,把金文、篆文、鐘鼓文及青銅器上的紋飾巧妙地運用在陶刻上,使他的陶刻作品古色古香,風格獨特,深受客戶喜愛。
三,邵云如(1888-1937年),號北巖、北研、筠如,又號北茗、嚴如、逸然軒主、半山房主,清末民初陶刻專業(yè)的開山宗師,宜興上袁人。邵云如的先祖邵敏展北宋時期與蘇東坡同窗,蘇東坡晚年曾被邵敏展邀至宜興邵家,共創(chuàng)“海棠院”。邵云如是清末紫砂名家邵大赦的第三子,清嘉道壺藝巨匠邵大亨的侄子,家傳壺藝,淵源深遠。
四,陳少亭(1885-1960年),字穎川,號羽林逸人、於陵子,清末民初陶刻名家,宜興西鄉(xiāng)人,近現(xiàn)代陶刻大師任淦庭的師兄。陳少亭出身陶藝世家,其父陳伯亭為清末紫砂陶刻名家,善制壺,精陶刻,并首創(chuàng)陳氏獨門陶刻鑿砂、鏤砂、透雕工藝。陳少亭幼時聰慧過人,在宜興有“靈童子”之美譽,他讀古文習碑帖臨花鳥,傳統(tǒng)文學功底深厚。 16歲師從金石書畫名師盧蘭芳,在名師的指點下,技藝大進。其傳器有石瓢壺、上桃合菱壺、樹樁花盆等。
五,任淦庭(1889-1968年),字缶碩、號石溪、缶石、一孤、聾人,又號左民、左道人,近現(xiàn)代陶刻宗師,宜興陸平人。任淦庭出身書香世家,15歲師從金石書畫家盧蘭芳。藝成后任吳德盛公司技師,雕刻作畫謀生,吳德盛公司制品上的“陶”或“企陶”落款多為任所刻,任淦庭書畫筆力蒼勁,揮灑自如,正草隸篆各具風格,陶刻刀鋒靈活,運作純熟,簡約得體,自成章法。而且他還能左右手同時書畫雕刻,功夫獨到,不愧是我國紫砂陶刻界近現(xiàn)代的大師巨匠。其傳器有大柿壺、木瓜壺、臘梅喜鵲瓶等。
六,譚泉海(1939-2017),號石泉,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1997年 第四屆)、中國陶瓷藝術(shù)大師(2003年 首屆)。自20世紀50年代隨著著名老藝人任淦庭學陶刻,長期從事陶刻裝飾工作中,1958年進入紫砂工藝廠,跟隨任淦庭老藝人學習紫砂雕刻裝飾。金石篆刻、書法繪畫、花鳥、山水、人物俱佳,作品構(gòu)思新穎,風格清新灑脫。陶刻用刀多變,表現(xiàn)手法多樣,作品多以俊秀細膩見長,亦不乏粗狂奔放傳神的佳作。
七,徐秀棠(1937-),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陶瓷藝術(shù)委員會委員,1993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稱號,1954年隨著名藝人任淦庭學習陶刻裝及書畫。1958年在中央工藝美院“泥人張”(張景祜)工作室學習民間雕塑,1972年開始專攻紫砂雕塑,闖出了紫砂工藝新路,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對陶瓷歷史及造型藝術(shù)、美術(shù)理論頗有研究。他善書畫、篆刻,又善茗壺創(chuàng)作設(shè)計,人稱紫砂工藝史上的一代“全才”。
八,毛國強(1945-),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shù)學會常務(wù)理事、中國民間藝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手指畫研究會終身理事顧問、江蘇省陶瓷藝術(shù)委員會顧問、濟南大學客座教授、江蘇省工藝美術(shù)大師評委、江蘇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945年6月生于宜興蜀山南街陶藝世家,從小耳聞目濡接受藝術(shù)熏陶。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任淦庭先生。從藝60年,對紫砂藝術(shù)和書畫藝術(shù)研究頗深,作品洗煉雋永、厚積薄發(fā),基本功扎實。曾多次獲國內(nèi)外獎項:全國陶瓷創(chuàng)作設(shè)計評比一等獎、西湖博覽會金獎、太湖博覽會金獎。
九,沈漢生(1946-),字石羽,江蘇省工藝美術(shù)大師(2011年 第五屆)、江蘇省陶瓷藝術(shù)大師(2011年 首屆);1959年進廠,師從范澤林、談堯坤;1960年跟著名陶刻大師任淦庭學藝,專攻金石陶刻,鐵筆傳神,刀法精妙,作品多次獲獎。沈漢生的作品呈現(xiàn)給人們的是一種撲面而來的典雅氣象。
十,鮑志強(1946-)字樂人,1959年,13歲的鮑志強進入了紫砂廠,先后跟隨談堯坤、范澤林、諸葛勛學習陶刻。1962年轉(zhuǎn)師吳云根門下學習制壺技藝。1965年,得著名陶刻家任淦庭教澤,從事陶刻創(chuàng)作。鮑志強善于設(shè)計制陶,尤擅長陶刻裝飾,在書法、繪畫、篆刻、紫砂史等方面均有獨到研究。作品集紫砂陶造型和制作、陶刻裝飾詩、書、畫于一體的表現(xiàn)形式,注重以文化主宰紫砂藝術(shù)的設(shè)計思路,形成了鮮明的個人藝術(shù)風格,在紫砂藝林中獨樹一幟。
清代制壺大師
應(yīng)該是四大名壺:一、冰心道人壺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間的紫砂壺。壺體顏色似瓷器中的茶葉末釉,壺身正面是一個凹進去的龕,內(nèi)坐一人,龕外壁裝飾有桃樹、桃花、桃葉。壺身另外三側(cè)為雕刻的云紋。 壺底款為“冰心道人”?!氨牡廊恕睘榍迥┟癯跄觊g紫砂大師程壽珍(1858-1939年)的號。程壽珍制作的紫沙壺曾在1915年和1932年,分別獲得巴拿馬國際賽會和芝加哥博覽會的頭等獎和優(yōu)秀獎。二、樹癭壺樹癭就是樹瘤。這種壺的造型模仿樹癭,壺面凹凸不平,有樹皮模樣刻紋。整把壺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壺大家供春創(chuàng)制的一種壺式。據(jù)紫砂壺史記載,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間只是一名書僮,后向江蘇宜興金沙寺一名和尚學習制壺技術(shù)。供春壺價值極高,有“供春之壺,勝于金玉”的贊語。樹癭壺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壺造型,傳世極少?,F(xiàn)藏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樹癭壺,部分專家認為是供春手制,是現(xiàn)在能看到最早的紫砂茶壺實物。 不過唐先生收藏的這把樹癭壺為民國仿品。三、二泉銘壺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約1803-1860年),擅長鐫壺銘。這把壺型質(zhì)古樸,壺為土黃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應(yīng)和古人“祝?!币庠?。壺腹一側(cè),陰刻行書:“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句詩源于王羲之《蘭亭集序》,署名“二泉”。壺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壺人,但其人已無法考證。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剔紅饕餮夔龍紋紫砂壺以147.7萬港幣成交。在近期舉行的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首場拍賣會上,呂堯臣的小石冷泉套壺拍賣成交價為60萬元人民幣。唐先生樂觀估計,在兩年后,紫砂壺的價格將翻番。明清時期的紫砂壺價格一般上萬元,明代名家名作可達10-15萬元,清代名作也要5-10萬元。國內(nèi)最貴的紫砂壺是清朝制壺大家邵大亨的作品“龍頭一捆竹”,市價達40萬美元。由于明清紫砂大師供春、時大彬、陳鳴遠、陳曼生、楊彭年、楊鳳年的作品十分難得,因此給現(xiàn)當代紫砂大師如顧景舟、朱可心、蔣蓉等的作品留下了升值空間。如已于1996年去世的現(xiàn)代名家顧景舟的茶壺,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價格才380元一把,而目前的價位已在數(shù)十萬了。此外,蔣蓉等的作品價位一般也在10-20萬。實際上“龍頭一捆竹”是用兩根毛竹扭在一起彎成的手柄,毛竹的枝葉伸 向了壺側(cè)面的中下部,壺面一側(cè)用柿蒂和一枝什么花帖在壺面柿蒂邊上,壺底是用-個四方圖章刻的“宜興紫砂”四個楷書字體的圖章,圖章分內(nèi)外層內(nèi)層是“宜興紫砂”四個楷書字體,外層四周是花紋圖案,從圖章可看出“龍頭一捆竹”是官窯而不是紫砂藝人的民窯。四、紫砂藝人壺宜興紫砂陶壺,能從最初的實用器皿提升到如今成為工藝美術(shù)界中一枝獨秀的奇葩,期間數(shù)百年,多少代藝人的辛勤耕耘,也浸透了同時代的書畫家的參與,他們是紫砂藝壺的真正脊梁人物。鑒于此,宜興資深書畫家邵家聲和紫砂學家毛大步,2006年起就策劃把紫砂壺這本身的藝術(shù)作品又兼作裁體,把紫砂界壺藝大家的肖像鐫刻其上,使其親密結(jié)合、與壺共存,這實在是件前所未有而非常有意思的事。一件取名為“承前啟后——智圓壺:智欲圓行欲方”,銹刻上從明代供春開始,陳鳴遠、時大彬一直到到民國范大生這十一位卓越的古大師,并在壺肩上配上詩句:“紫砂陶土塑宗師,修得絕藝留人間?!薄A硪患∶麨椤袄^往開來——豐圓壺:豐功碩德、天地方圓”壺身則銹刻解放后為振興紫砂業(yè),由政府特聘的七位技藝精湛各有所長的藝人為輔導(dǎo),之中有任淦庭、吳云根、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及新中國第一個國級大師顧景舟,壺藝女泰斗蔣蓉,在此壺肩上配上詩句:“五色紫泥七輔導(dǎo),泰斗絕技譜華章?!薄?/p>
清最著名的制壺名家
具體名人如下:
程壽珍、黃玉麟、邵二泉、徐秀棠、徐漢棠等。
1、程壽珍
程壽珍(1858—1939年),又名陳壽珍,號冰心道人,清咸豐至民國初期的宜興人,是一位勤勞多產(chǎn)的紫砂壺名家,師承其養(yǎng)父邵友庭,擅長制形體簡練的壺式。
作品粗獷中有韻味,技藝純熟。所制的“掇球壺”最負盛名,壺是由三個大、中、小的圓球重疊而壘成,故稱掇球壺。
其造型以優(yōu)美弧線構(gòu)成主體,線條流暢,視覺感也極為舒適,整把壺穩(wěn)健豐潤。該壺于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賽會和芝加哥博覽會得金獎,當時名重一時。
2、黃玉麟
黃玉麟,生于清末(1842-1914),繼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壺大家,他所制的壺選泥講究,作品瑩潔圓潤,精巧而不失古意,靈妙天然。
作品宜興窯玉麟款紫砂覆斗式壺,壺呈上小下大覆斗式,平底四方委角形。壺身鐫刻篆書“子孫宜”三字。底鈐篆書“玉麟”印章款。姜黃色砂泥,滋潤細膩。
3、邵二泉
邵二泉(約1803-1860年),擅長鐫壺銘。作品二泉銘壺,這把壺型質(zhì)古樸,壺為土黃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應(yīng)和古人“祝?!币庠浮?/p>
4、徐秀棠
徐秀棠,1937年12月出生于宜興蜀山紫砂陶藝世家,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F(xiàn)任無錫市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江南大學客座教授,無錫工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客座教授。獲獎作品有《坐八怪》、《雪舟學畫》等。
5、徐漢棠
徐漢棠,1932年5月11日出生于江蘇宜興,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榮獲“中國工藝美術(shù)終身成就獎”,是中國紫砂界唯一獲此殊榮者。
1948年初中畢業(yè)后即跟隨父母學藝,1952年拜當代紫砂泰斗顧景舟為師,為顧景舟第一弟子。 1972年,徐漢棠與胞弟徐秀棠設(shè)計了一套“十五頭嵌銀絲咖啡具”,由中國故宮博物院收藏。
清代制壺名家名單
《宜興縣志》記載一把經(jīng)典的掇只壺,“一壺千金,幾不可得”。這把千金之壺,由制壺巨匠邵大亨所做,為壺中之王。那么,這究竟是怎樣的一把紫砂壺呢?
大亨掇只壺,壺身長近一尺,高過六寸,容量約2500cc。壺色渾厚深沉,瑩潤如玉,造型古樸端莊、氣度不凡,充分體現(xiàn)了邵大亨精妙絕倫的壺藝技術(shù),為紫砂壺中的《蘭亭序》?,F(xiàn)在收藏于上海的四海壺具博物館,為鎮(zhèn)館之寶。
邵大亨,是清代中期的制壺名家,所制茗壺以樸素和有風骨見長。顧景舟大師贊譽邵大亨,選泥精練,造型審美奧邃,創(chuàng)作形式完美,技藝的高超。盛譽之高,大有“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之慨。遺憾的是邵大亨壯年辭世,留存后世的作品寥寥無幾。
最早擁有此壺的人可追溯到丁松林先生。據(jù)其子丁燮清先生講述,他父親的丈人曾在江陰某當鋪做掌柜,送給其父一把大亨掇只壺。
后來到了抗戰(zhàn)時期,被丁松林先生之妻潘菊華的,娘舅周品珍送給好友潘序倫。直到八十年代初,宜興蜀山一潘姓人家(潘氏第三代子孫)出現(xiàn)了這一珍品。
潘家晚輩為了鑒別真?zhèn)危卣埿鞚h棠大師鑒定,并在確系邵大亨真品時,提出愿以一壺換取徐的上品兩壺(當時壺價并不太昂貴)。
后來徐漢棠將此事告訴師傅顧景舟。顧大師一見此壺,愛不釋手,稱贊乃是一件稀世珍品。此事被潘家晚輩知曉,推故此壺不予調(diào)換,并立即取回收藏。
1986年潘家晚輩要興建住宅,經(jīng)濟拮據(jù),不得已出讓大亨掇只壺。許四海當時不失時機地以3萬元的高價買了回來,幾乎用去家里的全部積蓄。
有人欲出7萬美元收購,破了半個世紀前,英國皇家博物館,以2萬美元收購宜興名紳儲南強收藏的,一把缺蓋明代供春壺之記錄,但被許氏以“珍品到了收藏家手中,其價格就轉(zhuǎn)換為一種文化價值,出一百萬美元也不賣”謝絕。
民國制壺大師名單
您好,高彩榮老師是沒有職稱的,但是她民國時期的紫砂藝人,所以作品也是比較老式的,可能只有一些玩古玩的玩家才比較收藏這種類型的作品,但是老壺由現(xiàn)代工藝也很多會做假壺,就是做舊壺,只要是真品的話都是有一些價值的
明清制壺大師名單
明清民窯紫砂壺一般五萬左右吧!官窯的二十萬左右。
清末制壺名家
鯉魚跳龍門。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山西省河津市禹門口),就會變化成龍。清末制壺名家黃玉麟年輕時跟邵大亨的后人邵湘甫學做茶壺,邵湘甫的朋友汪胖子有一把邵大亨的魚化龍壺。
黃玉麟魚化龍在邵大亨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糾正,黃玉麟魚化龍的壺身更加挺拔飽滿,壺鈕改水浪為云板,更增加了實用性。此外玉麟魚化龍的壺把上還有生動的龍鱗。
這一處處巧妙的改動,讓黃玉麟魚化龍壺成為了魚化龍中的標準樣式。
清末民初制壺大師
紫砂最高萌牙于明朝時期,因為供春的出現(xiàn)讓紫砂的發(fā)展開始壯大起來,可以說供春是推廣了紫砂的發(fā)展,也許有人會問既然供春推動了紫砂的發(fā)展。那在供春之后時大彬之前出現(xiàn)過哪些紫砂名家,其實繼供春之后涌現(xiàn)了一批紫砂大家,被當時的人稱作為“紫砂四大家”,他們分別是:趙梁、元暢、時朋、董翰
清末制壺大師名單圖片
中國四大紫砂壺大師是
1,趙梁:以古拙見長明代嘉靖、萬歷年間宜興制壺高手。生卒年不詳。所制茗壺,多提梁式。以古拙樸實見長。據(jù)傳,趙梁是提梁式砂壺的創(chuàng)制人之一。
2/時鵬:筋紋器的代表人時鵬,亦作時朋,嘉靖至隆慶間宜興制陶名演員,宜興人,時大彬之父。他擅制砂壺,以古拙見長。他制有一把“水仙六瓣壺”,高90毫米 ,口徑105毫米,壺底刻款:時鵬(楷書)。香港茶具文物館藏品。此壺泥為冷金黃梨皮色。嘴仰略彎,壺身腹下為六方外型,腹上漸收斂而成六瓣筋紋圓口,壺蓋亦為水仙花六瓣圓條形紋飾,與壺身筋紋相吻合,蓋鈕為六瓣圓條形花蕾,流與把也以圓的線條作成,與壺身天衣無縫,線條挺闊,輪廓清楚,形制不侈不麗,高雅拙樸。是明代前期紫砂壺筋紋器外型的代表著作,也是對比稀有的名家傳器之一。
3/元暢:以古拙見長生于明嘉靖――隆慶年間,明代繼供春而起的紫砂名演員。善制紫砂壺,以古拙見長.在嘉靖到隆慶年間,著作外型古拙凝重,壺砂真誠,壺蓋厚重,壺身、壺底以及壺蓋處均有“元暢”二字。
4/董翰:多做菱花壺嘉靖~隆慶年間,生卒不詳。號后溪。所造茗壺,一改寺僧、供春以來古拙個性,以精巧著稱,是最早發(fā)明菱花式砂壺的名手。著作以文巧著稱。為后人所喜歡,并加以模仿和改造。
清末制壺大師名單大全
清代光緒年有一個叫吳錫清的。
早年創(chuàng)辦吳裕泰茶莊,原名吳裕泰茶棧,始建于清朝光緒十三年(1887年),創(chuàng)辦人是吳錫清。
吳錫清酷愛茶壺,但不制作茶壺。
當時,他請好多制作茶壺的名家為他制作茶壺,其中也有讓制作茶壺的名家在制作后的茶壺底款刻上吳錫清的名字。
用意一是,吳錫清為了過過制壺的虛名,最重要的還是,表示此壺是專門有吳錫清本人用壺,請別人不要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