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東營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內(nèi)容簡短且精準(zhǔn)。
進入東營網(wǎng)介紹的很清楚。
東營市位于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qū),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jīng)118°07′~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
【地質(zhì)】 東營市地處華北坳陷區(qū)之濟陽坳陷東端,地層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巖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和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奧陶統(tǒng)、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統(tǒng)及中生界三疊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東端)、車鎮(zhèn)凹陷(東部)、義和莊凸起(東部)、沾化凹陷(東部)、陳家莊凸起、東營凹陷(東半部)、廣饒凸起(部分)等。
【地貌】 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為28米(大沽高程,下同),東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為11米,東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7000。黃河穿境而過,背河方向近河高、遠(yuǎn)河低,背河自然比降為1/7000,河灘地高于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懸河”。全市微地貌有5種類型:古河灘高地,占全市總面積的4.15%,主要分布于黃河決口扇面上游;河灘高地,占全市總面積的3.58%,主要分布于黃河河道至大堤之間;微斜平地,占全市總面積的54.54%,是崗、洼過渡地帶;淺平洼地,占全市總面積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于古河灘高地之間,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于微斜平地之中、緩崗之間和黃河故道低洼處;海灘地,占全市總面積的27.05%,與海岸線平行呈帶狀分布。(史言)
【氣候】 東營市地處中緯度,背陸面海,受亞歐大陸和西太平洋共同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基本氣候特征為冬寒夏熱,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fēng),早春冷暖無常,常有倒春寒出現(xiàn),晚春回暖迅速,常發(fā)生春旱;夏季,炎熱多雨,溫高濕大,有時受臺風(fēng)侵襲;秋季,氣溫下降,雨水驟減,天高氣爽;冬季,天氣干冷,寒風(fēng)頻吹,多刮北風(fēng)、西北風(fēng),雨雪稀少。主要氣象災(zāi)害有霜凍、干熱風(fēng)、大風(fēng)、冰雹、干旱、澇災(zāi)、風(fēng)暴潮災(zāi)等。境內(nèi)南北氣候差異不明顯。多年平均氣溫12.8℃,無霜期206天,≥10℃的積溫約4300℃,可滿足農(nóng)作物的兩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易形成旱、澇災(zāi)害。
2010年全市年平均氣溫13.1℃,正常略偏高0.3℃;年降水量548.1毫米,正常略偏少1%;日照時數(shù)2315.2小時,較常年少13%。總的氣候特點是:冬季氣溫正常略高,出現(xiàn)階段性低溫且冷暖交替頻繁,降水量基本與常年持平;春季氣溫正常略低,冷暖分布不均且低溫持續(xù)時間長,降水量與常年持平但南北降水量差異較大;夏季氣溫偏高,高溫日數(shù)出現(xiàn)頻次多,降水量充沛但時空分布極不均勻,部分時段出現(xiàn)干旱或雨澇災(zāi)害,雷暴、冰雹等天氣時有發(fā)生;秋季氣溫正常略高,降水量較常年偏少,10月下旬到11月末基本持續(xù)無降水;年末(12月)氣溫正常略高,降水量偏少。(信志紅)
【土壤】 全市土壤分為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鹽土及水稻土五個類別。褐土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南區(qū)域,占全市土壤面積的4%左右,是全市糧棉菜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區(qū)。砂姜黑土主要分布于小清河南褐土區(qū)的低洼處,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0.6%,該土壤適種小麥、玉米、高粱等淺根作物,在農(nóng)業(yè)上是較有潛力的土壤類型。潮土占全市土壤面積的59%,是全市主要的耕種土壤,經(jīng)耕作改良適種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鹽土在近海呈帶狀分布,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36%,自然植被有蘆葦、黃須菜、茅草、蒿子等,以開發(fā)水、牧養(yǎng)殖(植)為主。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利津、墾利老稻區(qū),占土壤總面積的0.2%,經(jīng)二十多年的水耕熟化,已初步具備了幼年水稻土的特征。
【河流】 黃河?xùn)|營段上起濱州界,自西南向東北貫穿東營市全境,在墾利縣東北部注入渤海,全長138公里。黃河水徑流量年際變化大,年內(nèi)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據(jù)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實測資料,黃河年均徑流量332.6億立方米,最大973.1億立方米(1964年),最小18.8億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為斷流干河;年均輸沙量8.36億噸,最大21億噸(1958年),最小0.15億噸(1997年)。
20世紀(jì)90年代以來黃河年徑流量減少,經(jīng)常出現(xiàn)斷流。1999年后,黃河水利委員會加大對沿黃地區(qū)引水的管理力度,斷流現(xiàn)象趨緩,2000~2010年實現(xiàn)不斷流。2010年,黃河利津站來水200.8億立方米,較歷年均值偏少37.3%,來沙1.69億噸,較歷年均值偏少78.6%。
全市除黃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條。以黃河為分界線,黃河以南屬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陽河、泥河子、預(yù)備河,支脈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溝、廣蒲河、五干排,廣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東營河、老廣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豐河及其支流三排溝,張鎮(zhèn)河、小島河20條河流;黃河以北屬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馬新河,沾利河,草橋溝,草橋溝東干流,挑河,神仙溝及其支流新衛(wèi)東河10條河流。
【海域】 東營市海岸線北起順江溝河口,南至淄脈溝口,全長412.67公里,約占山東省海岸線的1/9?!?”米至岸線灘涂面積10.19萬公頃。負(fù)10米等深線以內(nèi)淺海面積4800平方公里。沿岸海底較為平坦,淺海底質(zhì)泥質(zhì)粉砂占77.8%,沙質(zhì)粉砂占22.2%。海水透明度為32~55厘米。海水溫度、鹽度受大陸氣候和黃河徑流的影響較大。冬季沿岸有2個月冰期,海水流冰范圍為0~5海里,鹽度在35‰左右;春季海水溫度為12℃~20℃,鹽度多為22‰~31‰;夏季海水溫度為24℃~28℃,鹽度為21‰~30‰;黃河入??诟浇D甏嬖诘蜏氐望}水舌。東營海域為半封閉型,大部岸段的潮汐屬不規(guī)則半日潮,每日2次,每日出現(xiàn)的高低潮差一般為0.2~2米,大潮多發(fā)生于3~4月和7~11月,潮位最高超過5米。易發(fā)生風(fēng)暴潮災(zāi),近百年來發(fā)生潮位高于3.5米的風(fēng)暴潮災(zāi)7次。近海在黃河及其他河流作用下,含鹽度低,含氧量高,有機質(zhì)多,餌料豐富,適宜多種魚蝦類索餌、繁殖、洄游。
東營市是山東省地級市,是國家規(guī)劃的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石油之城、生態(tài)之城、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環(huán)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中國溫泉之城、智慧城市、東方濕地之城。唐太宗東征時,曾在此安營扎寨,設(shè)東營、西營而得名。是石油科學(xué)研究和文化教育中心之一,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所在地。位于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帶,東經(jīng)118o5′,北緯38o15′,內(nèi)控黃河、外瀕渤海,是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圈與黃河經(jīng)濟帶的交匯點,膠濟鐵路張東支線終點,具有顯著的區(qū)位優(yōu)勢。
描述東營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幾個關(guān)鍵詞:黃河入海、平原、鹽堿、濕地、荒野。
東營市位于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qū),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jīng)
118°07′~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
【地貌】 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
【氣候】 東營市地處中緯度,背陸面海,受亞歐大陸和西太平洋共同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基本氣候特征為冬寒夏熱,四季分明。
【土壤】 全市土壤分為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鹽土及水稻土五個類別。褐土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南區(qū)域,
【河流】 黃河?xùn)|營段上起濱州界,自西南向東北貫穿東營市全境,在墾利縣東北部注入渤海,全長138公里。
【海域】 東營市海岸線北起順江溝河口,南至淄脈溝口,全長412.67公里,約占山東省海岸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