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翻譯
翻譯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司馬光7歲時,已經(jīng)像成年一樣(古代成年指弱冠,16歲,并非如今的18歲)特別喜歡聽人講《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來講給家人聽。
從此對《左氏春秋》愛不釋手,甚至忘記饑渴和冷熱。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甕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原文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出處
元末·阿魯圖《宋史》
擴展資料
一、背景
司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當(dāng)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dān)任光州光山縣令,于是便給他取名 “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后來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
司馬光字君實,陜川夏縣人。父親名字叫司馬池,任天章閣待制(宋代官名)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自幼便聰敏好學(xué)。
據(jù)史書記載,司馬光非常喜歡讀《左傳》,常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七歲時,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可見他自幼便對歷史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二、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西晉安平獻(xiàn)王司馬孚之后。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xué)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
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xué)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著述頗多。除了《資治通鑒》,還有《通鑒舉要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
此外,他在文學(xué)、經(jīng)學(xué)、哲學(xué)乃至醫(yī)學(xué)方面都進行過鉆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詩草》、《注古文學(xué)經(jīng)》、《易說》、《注太玄經(jīng)》、《注揚子》、《書儀》、《游山行記》、《續(xù)詩治》、《醫(yī)問》、《涑水紀(jì)聞》、《類篇》、《司馬文正公集》等。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xué)術(shù)上。其中最大的貢獻(xiàn),莫過于主持編寫《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臺,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
這段悠游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近4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司馬光的獨樂園,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資治通鑒》書局所在地。這里環(huán)境幽美,格調(diào)簡素,反映了園主的情趣和追求。其書局在汴京時已奉詔成立,除了司馬光之外,當(dāng)時的著名學(xué)者劉恕、劉攽和范祖禹都參與了書局的工作。
其中,司馬光任主編,劉恕、劉攽、范祖禹為協(xié)修,司馬光的兒子司馬康擔(dān)任檢閱文字的工作。司馬光來洛陽后,便把《資治通鑒》書局由汴梁遷到洛陽。在獨樂園中常住的不僅有書局的工作人員,當(dāng)時洛陽的名賢如二程、邵雍、文彥博等也常來此聚會,堪稱是一個學(xué)術(shù)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司馬光砸缸
百度百科—司馬光
原文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后京,洛間畫以為圖。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華靡,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列語之曰:“君賜不可違?!蹦唆⒁恢Α? ——《宋史》注釋凜然:穩(wěn)重的樣子。 退:放學(xué)。 指:同“旨”主要意思。 去:離開。 京,洛:指北宋時的開封和洛陽。 甫冠:指剛滿十二歲。 華靡:奢華。 聞喜宴:朝廷賜宴新科進士及諸科及第的人。 同列:這里指同年考中進士的人。譯文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wěn)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xué)之后又為家人講他所學(xué)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nèi)涵.從此手里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饑渴,冷熱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涌出來,小孩也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