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種植,起壟栽培也有講究,哪種方式更有利于紅薯高產(chǎn)?
紅薯的種植在我們國家很普遍,幾乎所有人都吃過紅薯,更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作為主食供應,直到袁隆平爺爺?shù)碾s交水稻的出現(xiàn),才改善了這個現(xiàn)狀,盡管吃上了米飯,但如今薯類作物的需求量還是很大,這就牽扯到了紅薯種植的高產(chǎn)問題。
高產(chǎn)紅薯,起壟栽培也要講究方法!說到起壟栽培,那估計農(nóng)民朋友們都了解,也在紅薯栽培的實際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到,其主要的好處在于增加了土地立體表面積,讓紅薯莖葉有地方生長,透氣透光良好,還防止了紅薯塊莖受到凍害,吸熱散熱能力更強,刺激了塊莖的養(yǎng)分積累和生長發(fā)育,另外,排水保肥能力也較高,也不用擔心干旱和澇害,還比平地栽培增產(chǎn)10%以上。
那起壟栽培只需要把土堆的高高的就行了嗎?這可并不是這樣簡單,主要的起壟栽培方式規(guī)格有這樣三種,大壟栽單行、小壟栽單行和大壟栽雙行。
1.大壟栽單行
這種方法一般適合在黏性土地、低洼易澇的肥沃地塊使用,堆高一個半至兩個手掌長左右,之間相距一米,畝種苗過多時,壟高和間距可加大,株距縮小即可,這樣空間較大,通風透光較好,徒長問題較少,在生育期長、多雨和易澇地區(qū)增產(chǎn)效果較小壟單行好。
2.小壟栽單行
在大壟基礎上都縮小一半上下,壟高一個手掌,相距0.5米及0.75米,多在水肥條件差、地勢高,、生長季節(jié)短的地區(qū)使用,但因為地塊低而小,容易發(fā)生澇害和徒長問題,多雨水地區(qū)切勿使用。
3.大壟栽雙行
顧名思義,在單行的基礎上在加高一些,將苗交錯種植,水肥條件較好,雨水偏多地區(qū)使用較廣。
三種方式各有千秋,不同地區(qū)要因地制宜,盡量與山坡垂直,蓄水方便,多風地區(qū)東西向種植,一般地區(qū)南北種植即可。
紅薯起壟栽培的增產(chǎn)效果不錯,適合多地區(qū)推廣使用,依照我上述方案安排,一般大壟種植較多,效果也較好。
說的不詳細,還望見諒,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注三農(nóng)事件,分享三農(nóng)知識,我是地道的職業(yè)小農(nóng)民,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可以留言討論,歡迎大家積極關注轉(zhuǎn)發(fā)哦!
紅薯起壟栽培的確高產(chǎn),因為紅薯在地下形成并膨大,深厚的土層,有利于擴大根系的活動范圍,疏松的土壤減輕土壤壓力,有利于薯塊的膨大,又利于氣體的交換。同時起壟又增大了陽光照射面積,由平地一面受光增加到三面受光,提高了地溫,增大了晝夜溫差,還利于澆水和排水。因此,起壟栽培紅薯為其薯塊的形成和膨大提供了比較舒適的環(huán)境,是紅薯增產(chǎn)的一項重要措施。紅薯起壟的大小并沒有嚴格的要求,我們得根據(jù)地勢,土質(zhì),種植的季節(jié),種植的方式,生長期,品種等具體情況而定。
像我們這里,在那些保水保肥能力強的黏土,地勢低洼,特別是要栽麥茬地瓜,正處在多雨的季節(jié)里,這時我們就會起高壟,窄壟,目的是好排水,防澇。
我們這里的山地較多,以前大都是栽紅薯。在這些保水能力差的砂土地,因為容易受旱,所以我們都會起寬壟,矮壟,目的是為了保持水分。
像我們栽麥茬紅薯,因為生長期短,一般就是起窄壟矮壟,而春茬紅薯因生長期較長,就起寬壟稍高于麥茬的高壟。
我們這里一般是單壟單行栽插紅薯,一般起壟寬80厘米左右,高30厘米左右的壟,也有起1米寬,高30厘米的栽2行。而有的地方是采用單壟雙行栽插,會起壟寬1–1.2米,高30–33厘米的壟。有的地方栽早秋紅薯,他們會起壟距1-1.1米,高25–30厘米,壟面寬30厘米的壟,單行栽插。冬薯會起壟距1.2-1.4米,壟高30厘米,壟面寬30–40厘米,雙行栽插。
前幾年我們這里有人采用高壟雙行栽插紅薯,壟距達到了1.2米,壟面寬35–40厘米,壟高在35-40厘米左右,比原來的小壟單行增產(chǎn)。
紅薯要想高產(chǎn),在我看來,壟的大小并不是主要問題,因為紅薯產(chǎn)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株數(shù),結(jié)的薯塊數(shù)和薯塊重。因此我們要合理密植,適時早栽,注意栽插深度,多用農(nóng)家肥,增施鉀肥,適量氮肥,提秧除草防徒長,注意排水澆水,病蟲害防治等,我們的紅薯產(chǎn)量基本上都會有較高的產(chǎn)量。